药品销售额
-
北上广TOP10!明星药暴涨707%,石药、上药……国产品牌亮眼,罗氏“三驾马车”受冲击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终端化学药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近7%。从TOP10厂家来看,国内药企仅有江苏恒瑞医药、齐鲁制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3家。从城市格局来看,广州、北京、上海仍然稳居前三。广州:石药两大品牌上榜,百济神州挺进TOP10;北京:外资药企“霸屏”,明星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暴涨707%;上海:上药、太极等6大国产品牌亮眼。
2023-07-17
-
同比增长9.1%,药品销售额超5200亿!药店的地位越来越稳了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达17936亿元,同比增长1.1%。作为第二大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药品销售额达5209亿元,同比增长9.1%,成为三大终端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终端市场。
2023-06-05
-
2021年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达12973亿元,生物药大涨,集采常态化下国产替代加速
2021年随着国内的疫情逐步缓和,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市场需求回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医药产业中,在政策的驱动下,医药健康产业处于深刻的变革中:一方面,国家对医药健康产业尤为重视、鼓励创新、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等因素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给药品生产企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三医联动改革进一步加速,行业不确定因素仍较高;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开展,越来越多药品纳入集采,药品价格下降明显,仿制药业务进一步承压;按病种付费模式持续推进,合理用药监测与考核体系日趋完善等因素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实现恢复性增长,与2020年相比增长7.2%,销售额为12973亿元,但大部分药品类别的销售额均未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2022-05-16
-
首现负增长(-12%)!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额12107亿元
2020年的医药行业政策是2019年政策的延续和完善,医药行业的供给端、需求端以及支付端均有大量的政策出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效应产生积极的结果,推动了医药行业价格体系及竞争格局重塑。2020年是第一批“4+7”集采和第一批“4+7”扩围集采、第二批(4月开始)和第三批(11月开始)集采、医保谈判品种、国家重点监控品种以及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的执行期,这一系列政策的执行给2020年中国医疗机构的用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的销售额为12107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12.0%,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1-05-13
-
【重磅】受疫情影响,2020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16437亿,同比负增长8.5%
2020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定义范围详见文末“数据说明”)药品销售额达16437亿元,同比负增长8.5%。从实现药品销售的三大终端的销售额分布来看,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2020年占比为64.0%;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2020年占比为26.3%;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2020年占比为9.7%。以上统计数据未包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
2021-04-22
-
北上广销售TOP10出炉!齐鲁、石药、扬子江……上榜,波立维、拜唐苹跌落“神坛”
北上广,不仅是国内主要的富裕城市,也是国内药品的销售“大户”。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H1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化药城市格局中,北上广三城的药品销售额依然位居前三,但排位有所变化。新冠疫情叠加医改政策影响,北上广三城品牌TOP10虽然起起伏伏,但抗肿瘤药依然主导市场;辉瑞、拜耳、赛诺菲明星药下滑明显,石药、齐鲁、扬子江……国产品牌上榜。
2020-10-16
-
北上广畅销药TOP10曝光!5大品种火遍三城,25个“超低价”药品降临……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北上广”三城的GDP依然领先,北京突破3万亿;在常住人口方面,广州上一年增长了40.6万人。不仅是国内主要的富裕城市,“北上广”也是国内药品的销售“大户”。据米内网数据,2018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终端(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石家庄、太原、广州、深圳、郑州、重庆、武汉、长沙、上海、济南、杭州、南京、福州、成都、西安)城市格局中,“北上广”的药品销售额依然排名前三。
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