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 2025年前三季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4490亿元,中成药9月环比增速超过化药
编辑说: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4490亿元,实体药店市场的复苏动能在调整中积聚,中成药9月的环比增速超过化学药。
来源:米内网原创 2025-11-17 09:31实体药店2025年前三季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4490亿元,实体药店市场的复苏动能在调整中积聚,中成药9月的环比增速超过化学药。
总体分析:2025年9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538亿元,同环比均有上升,行业震荡调整向好
米内网零售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含药品与非药品)达538亿元,较8月的504亿元实现明显上升,呈现出连续两个月的回升态势,市场回暖迹象进一步凸显。从同比维度看,9月实现0.8%的微弱正增长,在前期震荡基础上延续了微弱的增长势头,反映出市场在消费需求释放、行业自我调整等因素作用下有向好的变化,实体药店市场的复苏动能在积聚。
2025年1-9月,中国实体药店以4490亿元的累计规模延续调整态势,同比下滑1.9%,但相比1-8月的数据,跌幅收窄。行业扩张红利消退,从“追求规模”转向“提升质量”,专业化及多元服务拓展成为驱动市场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品类市场分析:药店品类结构微调,环比上看,9月药品领涨、中药饮片高增,保健品呈季节性增长,整体复苏态势仍待观察
2025年前三季,药品占药店销售的81.4%,较2024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器械的份额与往期持平;中药饮片和保健品的份额则分别降了0.2和0.7个百分点。
从2025年前三季的销售额增速来看,所有类别的销售均有下降,保健品降幅最大,超16%,“其它”类别降幅最小,略降了0.5%,药品的降幅收窄至0.8%。除其它类别外,与1-8月的数据对比,各个品类的降幅均有收窄。
2025年9月,中国实体药店药品零售规模为437亿元,销售较上月增长6.9%,与去年同期规模相比,也有2.2%的涨幅,主要还是依靠创新药拉动了药品市场的增长。
2025年9月全国实体药店中药饮片零售规模为42亿元,较8月规模有9.8%的高增长,虽与同期相比仍有3.6%的跌幅,但仍看好中药饮片未来市场发展。
2025年9月全国实体药店医疗器械零售规模为24亿元,较8月有4.6%跌幅,与去年同期相比略跌0.2%,属于季度性震动,医疗器械的发展相对恒定。
2025年9月全国实体药店保健品零售规模为22亿元,较上月规模增长3.6亿元,市场有明显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12.5%的降幅,降幅维持。从此可看出,9月保健品市场增长为季节性增长,保健品是否复苏仍有待观察。
TOP20品类分析:中化药在9月份均呈现环比增长之势,中成药势头转好
2025年9月,化学药TOP20品类销售规模占78.5%的份额,销售份额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从增长率来看,同环比均有上升,环比上升了8%,同比有9%的增长。
化学药TOP20品类中,有13个品类同比为正增长,其中月度同比增速高于15%的品类有4个,分别是止血药、免疫仰制制、抗肿瘤药和糖尿病用药。本月同比有7个品类呈负增长,降幅均在10%以内,超过5%的类别仅有1个为治疗与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
从环比数据来看,化学药TOP20类别里,有17个品类有增长,咳嗽和感冒用药类与矿物质补充剂涨幅明显,均超过20%的涨幅,仅有3个品类呈下降之势,跌幅均在10%以内。
2025年9月,中成药TOP20品类份额为84.0%,市场集中度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从销售规模上看,销售规模较上月上升了10.3%,与同期相比,则下降了4.7%。
从具体品类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有3个品类为正增长,17个品类为负增长。正增长最大的品类是咽喉用药、感冒用药和健胃消食类;而降幅较大的品类为脑血管疾病用药、祛暑剂和补血用药,降幅均超过了15%。
环比层面,有13个品种为正增长,7个品种呈负增长,其中补血用药超过50%的增长,而降幅最大的品种则是祛暑剂超过40%的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