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常用药物怎么分类?这篇文章收藏好!
编辑说:心力衰竭(HF)是一组由多种原因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而引起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液体潴留。
来源: 2024-08-22 17:1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F)是一组由多种原因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而引起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液体潴留。
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重要部分,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SGLT2)抑制剂等。
尽管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不断丰富,但如何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仍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在我国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实践中,中医药因其具有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的疗效特点而被广泛地加载应用,中西医结合已成为心力衰竭治疗中客观存在且为普遍接受的医疗模式。
因此本文将分别讨论中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常用药物的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1. 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药物分类
1.1利尿剂
可以促进体内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对于有液体潴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能够充分控制和有效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
1.1.1袢利尿剂
可促进尿钠排泄及消除水钠潴留,有效缓解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与水肿症状,特别适用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代表药物: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1.1.2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类利尿剂的利尿效果较袢利尿剂弱,仅适用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代表药物:氢氯噻嗪。
1.1.3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
对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更显著,推荐用于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代表药物为托伐普坦,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口渴和高钠血症,同时注意避免血钠升高过快导致继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1.2 RAAS抑制剂
RAAS的持久激活可以导致心脏功能及心脏重构的进行性恶化,在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AAS抑制剂可以预防及抑制心力衰竭时的心肌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并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水钠潴留,增加心肌血液和心排血量。
1.2.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是被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第一类药物,被公认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ACEI属神经内分泌抑制剂,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而发挥作用,代表药物有贝那普利,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性水肿等。
1.2.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RB在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和发病率方面与ACEI具有同样效果,当患者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时临床上常用可用ARB代替,代表药物: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
1.2.3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ARNI具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证明ARNI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并被写入多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ARNI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其不良反应有低血压、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1.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
醛固酮(ALD)对心肌重构,特别是促进心肌细胞外基质纤维增生的影响是独立和叠加于ARB的。心力衰竭患者的ALD生成及活化增加,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同时,长期应用ACEI或ARB时,起初可以降低循环中ALD的水平,随后即出现“逃逸现象”增加ALD水平,加重心力衰竭。因此在使用ACEI/ARB的同时加用MRA,可以增加心力衰竭患者获益。代表药物:螺内酯、依普利酮。
1.4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脏做功及需氧量、延长舒张期冠脉灌注时间、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肌重构等作用,是里程碑式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研究发现,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住院、猝死风险。其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1.5 正性肌力药
正性肌力药是一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心室排空能力的药物,临床中常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治疗,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稳定,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住院率,以及为进一步治疗(如心脏移植、安装心脏辅助装置等)提供条件。
1.5.1 洋地黄类
洋地黄类通过增加膜内Ca2+产生正性肌力作用。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正性肌力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减慢心率、不增加心肌耗氧的优点,主要用于慢性HFrEF伴或不伴心房颤动的长期治疗。代表药物:地高辛、毛花苷C、毒毛花苷K等。
1.5.2 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偶联激活腺苷酸活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促进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膜,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代表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1.5.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III,阻断cAMP降解,增加cAMP水平,刺激钙离子释放,增加心肌收缩力。代表药物:米力农
1.5.4 钙离子增敏剂
钙离子增敏剂通过改变钙结合信息传导而起作用,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额外的正性肌力作用),此外,还不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代表药物:左西孟旦。
1.6血管扩张药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反射性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心排血阻力增加。血管扩张剂可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甚至改善预后。动脉扩张剂代表药:乌拉地尔、肼苯哒嗪、酚妥拉明;静脉扩张剂代表药:硝酸甘油、消心痛;动静脉扩张剂代表药:硝普钠。
1.7 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既往作为降糖药常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明显获益。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传统的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方案(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MRA)中增加SGLT2抑制剂,心力衰竭治疗开始进入“新四联”治疗时代。代表药物:恩格列净、达格列净。
2.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药物分类
2.1 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指中药饮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具有吸收快、起效快、方便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的优点。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2)根据心力衰竭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推荐,HfrEF气虚血瘀证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HfrEF和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分别使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HfrEF和HfpEF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使用真武汤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等。然而,中药汤剂煎煮复杂,服用、携带不方便,同时易发霉、发酵、不能久贮。
2.2 口服中成药
口服中成药是指单味中药饮片按传统标准炮制后经提取浓缩制成的颗粒剂、丸剂、膏剂等,具有携带方便,不易变质的优点,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根据心力衰竭分型和中医辩证分型推荐,HfrEF和HfpEF气虚血瘀证患者使用芪参益气滴丸、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使用芪苈强心胶囊等[2]。然而与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组方固定,无法适于个体化治疗。
2.3 中药静脉制剂
中药静脉制剂是指药材经提取和纯化后制成的、使用时需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近年来,中药静脉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得到业界认可,并被纳入多部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根据心力衰竭分型和中医辩证分型推荐,HfrEF和急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HfrEF、HfpEF、急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
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以“新四联”治疗方案为主,中医治疗中中药静脉制剂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上医生可根据治疗目标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中药治疗,在弥补西药局限性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McDonagh TA, Metra M, Adamo M, et al. 2023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 Heart J, 2023, 44(37):3627-3639.[2]《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42(03): 26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