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
-
一致性评价TOP10!华润、国药、齐鲁上榜,13亿注射剂遭哄抢,131个品种迎首家过评
2024上半年,国内有1927个受理号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涉及650余个品种(以产品名称计),570余家药企(以集团计)。TOP10集团中,复星、华润、石四药领跑,国药、齐鲁等亦上榜;TOP10品种中,6个超10亿大品种在列,13亿注射剂遭“哄抢”;131个品种迎首家过评,齐鲁、健康元等收获颇丰。
2024-08-09
-
一致性评价大爆发!科伦、齐鲁、石四药领跑2023年过评榜,乐普、复星猛攻50亿大品种
近年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如火如荼。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有近800个受理号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涉及品种超过300个,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等5个治疗大类是过评“大户”,15个品种火热,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重磅品种。全年来看,过评受理号超过2500个,涉及品种超过700个,企业集团超过600家,科伦药业、齐鲁制药、石家庄四药领跑。
2024-01-26
- 标签: 一致性评价
- 标签: 一致性评价 白羽
- 标签: 2023Q1 一致性评价
-
吸入剂一致性评价“三王称霸”,倍特、仁合益康出圈!20亿品种“待命”第九批国采
2月7日NMPA官网消息,再有4款吸入剂按新分类获批并视同过评,国产吸入剂正加速替代原研。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0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吸入剂有67款(按产品名+企业统计),健康元、倍特药业、仁合益康并列第一。国采已纳入5个吸入剂产品,中标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倍特药业击败GSK,成为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的领军企业。吸入剂TOP10品种有4个暂未有产品过评,国内药企仍有发力的空间。
2023-02-15
-
4000多个药品已通过一致性评价!扬子江、齐鲁断层式领先,科伦、石药全力追赶
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在2012年启动,2016年出台的289目录标志着进入全力推进阶段……至今十年,越来越多细则落地,一致性评价工作已迈向成熟阶段。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NMPA批准日期统计),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过评)的受理号达5573个,涉及药品4013个(按产品名+企业统计)。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已过评产品数量超过了100个,断层式领先,正大制药暂列TOP3,科伦药业与石药控股则在全力追赶。
2023-01-30
-
面对一致性评价和集采,批文如何转让?
鉴于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变更B证、C证的时间,还有获得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后还要做3批GMP符合性检查加现场动态检查的时间,产品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且一致性评价期限到期的批文,如果批文有效期较短,原厂有生产,建议只买销售权益。如果有效期五年,建议还是原厂生产,没必要花时间在批文技术转移。
2022-05-06
-
一致性评价TOP10企业出炉!扬子江、齐鲁、正大领跑,科伦、石药、倍特发力
作为集采的门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推行至今,国内大部分药企已积极投身其中。仿制与创新两手抓,头部药企在加速创新转型之际,也在持续推进仿制药业务。经历一番洗牌后,“强者恒强”格局进一步加速。
2022-04-27
-
吸入剂首次国采!国产品牌耀眼,46个品种过评提速,正大天晴、倍特......冲刺16个首仿
日前,第四批国采品种申报信息,吸入剂首次被纳入。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吸入剂市场规模接近百亿,正大天晴、恒瑞等国产品牌亮眼;目前有105个吸入剂(以药品名+申报企业名计)以新分类报产,13个已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16个吸入剂(以药品名称计)暂无首仿获批,正大天晴、四川普锐特等发力;46个吸入剂品种已公布参比制剂,19个暂无企业布局一致性评价。
2021-01-11
-
集采“吓坏”150亿市场?恒瑞、司太立两大龙头“合攻”造影剂,首个过评产品诞生
近日,造影剂领域制剂龙头恒瑞医药与原料药龙头司太立官宣合作,引发业内关注。紧接着,司太立首个造影剂制剂产品获批,恒瑞重新提交钆布醇注射液注册申请。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造影剂销售额为152.10亿元,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品牌有7个。随着司太立拿下首个过评造影剂,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正式开展,药品审评审批及国家集采提速,恒瑞营收超32亿元的造影剂将面临集采的挑战,与司太立的合作意图不言而喻。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