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米内网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专区登录入口>>

请输入用户名或手机号

6-16个字符(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忘记密码?

近千亿级市场,药店能否抢占先机?

编辑说: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减肥”成为热议话题。“减重经济”越来越火,药店能否迎来新机遇?

来源:米内零售观察      2025-03-14 17:09药店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减肥”成为热议话题。“减重经济”越来越火,药店能否迎来新机遇?

01“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专门介绍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强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还是来自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一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比如摄入能量过高,运动相对缺乏,就会导致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

据数据显示,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体重异常正是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元凶”。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达50.7%,青少年肥胖率在15年内增长了12倍,职场人群的“过劳肥”现象也日益普遍。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等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导致原本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不断年轻化。比如糖尿病,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显示,2010至2019年,中国20到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加强干预。

为此,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全国爱卫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共同启动“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该方案明确,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的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的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逐渐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使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完善食品营养标准,增加全民健身设施,同时加强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02体重管理背后隐藏近千亿潜在市场

肥胖问题的普遍性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体重管理市场需求持续飙升。Report Linker《全球体重管理行业报告》指出,2021-2027年间,中国体重管理市场预计年均增长10.6%,2027年将达到926亿美元。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推进,行业规模有望继续攀升。

从细分市场来看,体重管理涵盖减肥运动与器械、减肥食品、减肥药、健身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减肥药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

一些不适合运动或迫切希望快速达到体重管理目的的消费者,带动了具有控糖、减重功效的药品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例如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

作为诺和诺德的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自上市以来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米内网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2023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超50亿元,2024年上半年以约38%的增速继续增长至超30亿元。减肥药市场的快速崛起,引发国内外药企加速在体重管理市场的布局动作。

除了减重药物,体重管理市场上的减重食品也正在持续丰富,比如代餐、轻食和运动营养、食药同源等。而产品形式也在往生活化、零食化方向发展,比如在淘宝上以“体重管理食品”为关键词检索,就会出现果冻、代餐粉、饼干、蛋白棒等在内的多种类型产品。

从减重食品原料上来看,膳食纤维、低聚果糖、绿茶儿茶素、赤藓糖醇、左旋肉碱是应用最多的前5原料,此外白芸豆提取物、马铃薯提取物、益生菌、魔芋等新兴原料也被应用在体重管理食品上。

“食药同源”的减重产品主要以代用茶为主,配方成分上大都以荷叶、桑叶、橘皮等食药同源原料为主,此外,也有薏苡仁、决明子、山楂、茯苓、莱菔子、代代花等原料成分。

以上不难发现,药店在体重管理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一方面,药店在药品、保健品销售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药店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泛的顾客基础和专业的健康服务团队;

此外,药店覆盖面广,可及性强,便于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健康服务。2023年全国药店数量超过66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家药店能够覆盖约2000人,一些中大型城市药店的密度更高,覆盖能力远高于这个水平。

这种背景下,零售药店有望成为国民体重管理“最后100米”的抓手。

03药店能否承接这波红利?

面对体重管理带来的市场机遇,药店应积极响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产品、服务、多业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升级。

在产品结构方面,药店可以引进更多优质的代餐、膳食补充剂、食药同源类产品,或打造减重科学产品组合——奥利司他/GLP-1类药物+益生菌/膳食纤维等辅助管理类+低GI食品/运动装备等生活改善类产品,满足顾客在减重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

在服务升级方面,药店可以引入体脂检测设备,为顾客提供准确的体脂检测服务。根据检测结果,为顾客建档、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提供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建议。此外,在门店设立“减重专区”或开展健康讲座,邀请专业营养师、健身教练等专业人士为顾客提供健康咨询和教育服务。在私域化运营上,建立减重打卡社群,设置阶段性奖励机制,加强用户黏度。

与外界机构合作,共享资源互相引流,比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健康驿站"、联合健身机构开发运动处方、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体重管理险种、对接食品企业定制控卡套餐等。

当然,这些都对药店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也是考验药店能否承接政策红利的关键。

收藏此篇文章
MENET新媒体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米内微信
电子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