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米内网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专区登录入口>>

请输入用户名或手机号

6-16个字符(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忘记密码?

前景看好盈利艰难,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

编辑说:与其他互联网创新领域一样,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流量终归是流量,变现是绕不开的话题。随着央地对互联网医疗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或会吸引更多互联网公司、风险资本进入该行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也将推动行业尽快探索出成熟稳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来源:中国商报      2021-11-18 16:08互联网医疗

与其他互联网创新领域一样,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流量终归是流量,变现是绕不开的话题。随着央地对互联网医疗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或会吸引更多互联网公司、风险资本进入该行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也将推动行业尽快探索出成熟稳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11月5日,专注于AI视网膜影像领域的鹰瞳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也意味着鹰瞳科技正式成为港股市场“医疗AI第一股”。事实上,不仅是鹰瞳科技,近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多家企业都在递交招股书,包括圆心科技、数坤科技、科亚医疗等,拟在香港IPO上市。为什么今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尤为热闹?

资本看好

虽然互联网医疗还是一个年纪尚轻的行业,但并不影响它以最快的速度冲上高峰。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由2016年的650亿元增至2020年的196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1.79%。随着互联网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扩至2831亿元。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无论是资本,还是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有着巨大的野心。今年6月22日,叮当快药母公司叮当健康提交招股书。8月6日是思派健康,8月27日智云健康紧随其后交表,再到10月15日的圆心科技,互联网医疗一时之间站上了资本潮头。

而拥有创新动能的稀缺标的,也一直是港股市场的投资热门。此次鹰瞳科技作为港股市场中第一家通过聆讯的医疗AI公司,实际上也是港股市场上第一家真正以AI软件收入为主营收入的人工智能公司,这是一个极具稀缺性的标的。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未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预计从2020年的3亿元增至2030年的9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6.7%。其中大健康场景的市场规模更将以102.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至2030年达到500亿元。

实践表明,能否享受市场发展红利,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管理经验,以确保线上线下服务同质。同时,符合“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国家战略,并与原有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融合发展,也是数字医疗平台被业界看好的重要原因。

前景何在

为什么今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更加热闹?专家表示,直接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网上问诊的出现,不仅让患者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也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契机下,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普及发展机遇期。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62.2万家。2020年实现飞跃式发展,全年共注册相关企业16.8万家,同比增长169.3%。今年三季度,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近9万家,同比增长了80.4%,近两年的平均增长率达120.3%。如今,经过了在线轻问诊和互联网医院两个阶段后,如何为更多人提供触手可及的普惠医疗服务,如何帮助更多人开展专业、科学的健康管理,正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们前行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同时,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也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旦恩资本管理合伙人新纪夫提到,首先,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已经上市,市场对互联网医疗有了初步认知,二级市场对这个概念比较买单,对整个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有信心;第二,目前行业“烧钱”竞争的上半场基本结束了,格局也比较明晰,各家的毛利率也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资本的退出压力。多年来,投资机构倾囊投入互联网医疗赛道,企业融资总额高达几十亿美元,市场上主流的投资机构几乎都有涉足,再有耐心的资本,也开始要“成绩”了。

据了解,微医成立以来共融资12轮,累计金额超17亿美元,腾讯、高瓴资本、红杉中国、高盛实体等都参与其中;思派健康经历了八轮融资,募资总额接近40亿元人民币,斯道资本、IDG、平安创新、腾讯投资等知名机构参与其中。

圆心科技也经历过八轮融资,腾讯是其第二大股东,持有圆心科技11.14%的股份,红杉资本也多次跟投了圆心科技,占股超6%;智云健康的机构股东主要有IDG资本、平安创投、天亿集团、天士力控股集团等。长期的亏损使各企业急需继续融资以缓解资金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洗牌也将提速。在政策趋严、资金趋紧的大环境下,资本更倾向于较为成熟的项目,市场可能会出现并购趋势,互联网医疗市场寡头化会更明显。业界分析,特别是互联网巨头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互联网运营团队、品牌经营能力以及庞大的资金实力,通过横向整合、并购和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大量同质化且竞争力低下的企业消失。

变现存难

经过了近十年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有不少公司估值已破百亿美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企业赚钱能力略显不足。

目前,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仅靠在线医疗很难盈利,尽管互联网医疗企业逐渐规模化,医药企业上市公司市场估值一再攀升,但目前互联网医疗尚未出现一个经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过去三年多以来,微医和叮当健康累计亏损超20亿元,思派健康亏损34.52亿元,智云健康更是亏损高达45.05亿元,各家基本上都是赚得少、亏得多。各企业对亏损的解释也很统一:公司还在扩张期,需要积极拓展市场。

部分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并非在线医疗服务业务,大部分集中在医药电商、零售业务等。2020年,平安好医生以药物销售为主的健康商城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54.09%,而在线医疗业务占总营收比例只有22.8%;京东健康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高达86.6%,在线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4%。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当前各家企业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医疗是一个链条非常长的产业,对医保支付方式依赖性强,再加上市场又属于地区隔绝划分非常强的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市场拓展,要付出远比其他产业更高昂的成本。”

平安健康首席财务官叶澜则表示,从行业来看,互联网医疗面临着线上变现手段单一的行业挑战。具体来说,表现为线上付费用户支付金额低(线上支出平均仅数百元,在6400元的人均医疗健康总支出中占比小于5%)、线上收入结构单一(业内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城)、线上服务和资源有限(大于90%的医疗资源在线下,用户全旅程离不开线下)三大痛点。这三大痛点分别是由C端付费意愿低、线上入口还在形成中、服务多样化不足所造成的。

不过,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药品流通还将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蛋糕”。其中,医药电商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国家药监局多次肯定医药电商积极作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深入发展,已成为提高产品可及性的重要途径”。

“我看好的是在细分的疾病领域做线下的医疗服务实体,比如第三方的康复、检测检验、独立的影像中心、连锁的全科门诊、医联体、连锁的专科医院等。”新纪夫表示,但线下是个“硬骨头”,需要足够的投入和耐心才能等来回报。短期来看,即使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距离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能做的,就是从高速发展变成高质量发展。

收藏此篇文章
MENET新媒体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米内微信
电子报...
热门标签: